羊城遍開石榴花 攜手共繪同心圓
廣州市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全媒體宣傳分享會暨《民族同心圓》主題曲、吉祥物發布儀式圓滿舉行
2021年12月2日,由廣州市民族宗教事務局、廣州市廣播電視臺聯合主辦,廣州市民族團結進步協會協辦,廣州美術學院協辦的“羊城遍開石榴花 攜手共繪同心圓”廣州市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全媒體宣傳分享會暨《民族同心圓》主題曲、吉祥物發布儀式在花果山特色小鎮600平方米超高清演播廳圓滿舉行。
在全國上下掀起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和中央民族工作會議精神熱潮之際,廣州各族同胞代表共聚一堂,圍繞“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這一主題,分享廣州開展民族工作的經驗和成果,進一步打造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宣傳教育品牌,進一步推進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示范城市創建,進一步構筑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
《民族同心圓》吉祥物、新圖標、主題曲正式發布
(《民族同心圓》主題曲、吉祥物發布儀式)
廣東省民族宗教委主任李秀英同志,廣州市副市長譚萍同志,廣州市委統戰部副部長、市民族宗教事務局黨組書記、局長汪茂鑄同志,廣州市廣播電視臺黨委書記、臺長崔頌東同志,廣東省民族宗教委二級巡視員葉民文同志,廣州市委統戰部二級巡視員梁齡之同志,廣州市人大華僑外事民宗委副主任鄭庭偉同志,廣州市民族宗教局黨組成員、副局長陳丹同志,廣州市廣播電視臺副總編輯安勇同志,廣州美術學院視覺藝術設計學院黨總支部書記、院長羅培慶同志一同揭曉《民族同心圓》主題曲、吉祥物、及新圖標。
(《民族同心圓》吉祥物“同心”“同圓”)
由廣州美術學院視覺藝術設計學院師生共同創作的《民族同心圓》吉祥物,采用了極具民族特色的中國結為原型,通過中國結擬人化創作出俏皮的卡通形象,取名“同心”和“同圓”,寓意中國結把五十六個民族的心緊緊系在一起,充分體現中國人民的智慧和深厚的文化底蘊。
(《民族同心圓》新圖標)
《民族同心圓》新圖標,提取了“心”、“圓”以及“木棉花”元素與中國傳統吉祥紋樣進行結合,四顆心代表東、南、西、北四個方向的民族“四海歸一、民族同心”的概念。同時,四顆心形成一朵盛開的木棉花,富有廣州特色,彰顯嶺南風情。
《民族同心圓》主題曲《同心共吉祥》,歷時半年創作,經過反復打磨,終于在發布儀式上與觀眾見面。廣州市廣播電視臺邀請到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原黨組成員,中央電視臺原臺長、分黨組書記胡占凡先生為《同心共吉祥》作詞,并與廣州市民族宗教事務局、廣州美術學院聯合制作了主題曲MV,以青年一代喜聞樂見的國風動畫形式,對“中華民族一家親、同心共筑中國夢”作出生動詮釋。
高位推進 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廣州市委統戰部副部長、市民族宗教事務局黨組書記、局長汪茂鑄致辭)
廣州市委統戰部副部長、市民族宗教事務局黨組書記、局長汪茂鑄表示,由廣州市民族宗教事務局和廣州市廣播電視臺聯合推出的全國首個民族工作專題宣傳融媒體項目《民族同心圓》,鮮活呈現56個民族在廣州共同團結奮斗、共同繁榮發展的生動實踐,主題突出,特色明顯,形式多樣,受眾廣泛,得到各級領導和社會各界高度評價。國家民委陳小江主任、劉慧副主任、趙勇副主任以及省、市有關領導多次實地調研,給予節目充分肯定,并對廣州創設《民族同心圓》的做法給予了“欄目創意好”、“傳統媒體和新媒體融合形式好”、“媒體和民族部門合作機制好”的“三個好”高度評價。
(廣州市廣播電視臺黨委書記、臺長崔頌東致辭)
廣州市廣播電視臺黨委書記、臺長崔頌東表示,廣州市廣播電視臺將進一步深化媒體融合傳播,通過整合臺內資源,創新傳播形式,打造公益廣告精品,研發“民族大講堂”4K共享課堂,推動民族團結進步宣傳教育工作出新出彩。
2019年12月,廣州市民族宗教事務局、廣州市廣播電視臺共同簽署“民族團結進步全媒體宣傳戰略合作協議”。廣州市廣播電視臺先后獲得了全國民族團結進步創建示范單位、全省民族團結進步模范集體等榮譽,成為廣州市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實踐基地之一。
共同團結奮斗 共同繁榮發展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在中華民族大家庭中,大家只有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手足相親、守望相助,才能實現民族復興的偉大夢想,民族團結進步之花才能長盛不衰。
(《民族同心圓》主創團隊代表分享工作體會)
活動上,《民族同心圓》主創團隊代表分享了參與制作電視專題片以及廣州市民族工作的深刻體會?!睹褡逋膱A》編導袁婷婷表示,自從參與了《民族同心圓》節目的采編工作,加深了她對廣州的了解與熱愛。編導吳華桐認為,廣州在來穗人員融合方面有很好的政策,能真正幫助到各族同胞更緊密地融入這座城市。出生和成長在國外的編導吳曉霞則表示,能夠生活和工作在廣州這樣一個包容的城市,讓她感到自豪和感恩。
四位參與《民族同心圓》拍攝的嘉賓代表也結合自身工作實際,從不同的側面分享了投身“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實踐的感人故事。
(廣東廣雅中學新疆部主任 楊東霞)
“學生叫我‘姐姐’、或者‘媽媽’,甚至‘奶奶’,都是對我的一份肯定,給他們家的溫暖是第一步,讓他們這條求學之路成為灑滿陽光的溫暖路。”廣東廣雅中學新疆部主任楊東霞,被新疆孩子親切地稱呼為“楊媽”,自2009年加入新疆部工作至今,楊東霞十幾年如一日,像母親一樣關心關愛著新疆的各族學生。 廣雅中學是2000年首批創辦內地新疆高中班的10所學校之一,以楊東霞為代表的內高班老師把青春和關愛都傾注在一批批新疆學生身上,他們創新推進的“混班混宿混餐”相關做法被中央統戰部評為實踐創新一等獎。廣雅中學內高班學生以飽含深情的朗誦表達他們對祖國的感恩之心。
(廣雅中學內高班學生詩朗誦《感謝您,祖國》)
(天河區珠吉街安廈社區居委會主任、前珠村南社區書記 郭娟)
天河區珠吉街安廈社區居委會主任、前珠村南社區書記郭娟背著一個花布袋上臺,揭開一段感人至深的故事。作為一名基層的社區工作者,郭娟為了把民族工作落到實處,她一次次對對轄區內300多戶少數民族流動人口進行走訪,從最初吃了不少閉門羹,到后來成為大家心目中的“最美居委會大媽”,誰家有困難,第一時間就會想起郭娟。一位年過八旬的瑤族老奶奶把她當作親閨女,花了半年時間為她手工繡了一個民族花布袋,這個花布袋不僅是群眾對廣州民族工作的認可,更是對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有力說明。
(圖:青?;「识兼偟娜隼逋?/span> 韓木海買)
來自青?;「识兼偟娜隼逋n木海買,集“全國勞動模范”“青海省勞動模范”“廣州好人”等眾多榮譽于一身,他用一碗碗熱乎乎的拉面,傳遞著中華民族大家庭的溫暖。 “我以前做過很多工作,但始終無法擺脫貧困。2012年帶著全家人來到廣州創業開拉面店,通過一碗面養活了一家人,現在我也希望能用實際行動回饋社會。”韓木海買表示,他在廣州發展的十年間,感受到政府和相關部門對化隆拉面人的關心和幫助,如今廣州已經成為他第二個故鄉。韓木海買不僅熱心公益,他還憑借自己的“特殊身份”,挑起了促進當地民族團結進步的擔子,主動架起黨和政府跟拉面人之間的橋梁,堅持不懈為各族群眾辦好事、做實事,用一片真心努力澆灌民族團結之花。
(圖:土家族織錦非遺推廣大使 林俊億)
我國一級皮具設計師、土家族織錦非遺推廣大使林俊億,曾經參加過《民族同心圓》兩季節目的拍攝。他作為在穗臺胞和手工匠人的優秀代表,跟大家分享了在廣州從事藝術設計,將非遺文化融入現代時尚的心路歷程。“希望通過我的努力,能夠把中國悠久的獨特的文化帶給全世界?!?/span>多年來,林俊億一直致力于土家織錦、廣繡、蘇繡、香云紗、侗錦、苗繡、蜀錦等28項非遺文化傳承項目的宣揚和發展,在融合各種非遺繡法的基礎上設計出獨具韻味的原創皮具,讓傳統工藝、民族魅力以嶄新的方式呈現在大家面前。林俊億以非遺文化推廣為線,編織出匯聚港澳臺同胞和海外華人力量、共同傳承中華優秀文化的錦繡人生。
(專家點評:《民族同心圓》融媒體多方式講好廣州故事)
廣州嶺南文化研究會會長、廣東省文化學會副會長、廣東財經大學教授、文藝評論家江冰認為,《民族同心圓》作為主流意識形態節目,其探索創新實踐值得充分肯定。在節目切入點的尋找上,高度重視了傳播力與傳播效果,真正做到了主流宣傳節目,“先有意思,再有意義”,兼顧宣傳主題與接收效果,努力做到了老百姓喜聞樂見,同時春風化雨般地宣傳黨的民族政策,可謂粵港澳大灣區時代,主流思想輿論節目的成功探索。
民族工作天地寬,砥礪奮進正當時。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各族人民親如一家,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必定要實現的根本保證,本場分享會和發布儀式就是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全媒體宣傳工作的又一嶄新起點。